文物修复师、艺术品鉴定估价师全国考评培训基地

查询
新闻中心

古钱:藏者日众却研者少

为公忙,为私忙,忙里偷闲赏赏古钱。

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玩玩古钱。

盛世收藏。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广袤大地多少璀璨文明熠熠闪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文物收藏和鉴赏。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古钱币收藏群体的日益壮大,古钱币的收藏热也应运而生,并和玉器、陶瓷和字画一起,成为我国民间收藏的大项。据不完全统计,当今钱币收藏爱好者也达三十万以上,钱币收藏热可谓风起云涌。

在人们普遍关注其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古钱币收藏领域的重收藏、轻研究的现象悄然滋生,并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在各类收藏品中,钱币是仅次于邮票的第二大藏品,但是纵观钱币收藏者,真正懂得钱币文化内涵,并能对钱币收藏有些洞见的收藏者却寥寥无几。

钱币市场、拍卖会等展现的是一种现象,向我们揭示出当今钱币收藏发生的一些变化,比如说最近几年,清代钱币板块、红色货币板块的兴起。透过现象,我们应该探寻的是钱币收藏、研究领域的重点和走向。

钱币收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古代,都是当作一个文化符号来研究和珍藏,古钱币上承载了很多对后世来说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折射出很多和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包括冶金史和绘画相关的信息。现今钱币收藏、研究的领域正在逐步拓宽,与传统意义上的钱币研究差距在逐渐增大。

我们进行钱币收藏、研究时,不仅要注重货币实物自身的考察,而且要尽可能地掌握和了解其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关系。钱币实物与其包涵的文化彼此之间都有很深层次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很少有人去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藏丰者未必是收藏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深入地研究。重收藏轻研究的现象让人们忽视了古钱币中蕴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价值若不深层挖掘,市场也终究是一个纯粹的收藏市场,永远不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一个单纯的收藏家永远转变不了一个钱币学研究专家。

钱币市场火起来以后,价格虽然一路攀升,却很少有人坐下来研究货币本身反映的历史。于是,对古钱币有些研究的人士只集中在个别群体,其中包括在文博部门工作的专家,常年从事古钱币收藏的爱好者等。

即使是这些稍微有些研究的有识之士,当鉴定一枚古钱币时,一般也只是告诉你它的真假和价钱,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却鲜有提及。从目前的古钱币收藏现象看,重收藏、轻研究就会带来很多危害。

首先,普通收藏者因为不了解,很容易上当受骗。随着钱币收藏热的延续,造假和赝品现象也开始蔓延。对于新入行或者对古钱币不甚了解的收藏人士,经常会交一些不必要的“学费”,待发现时早已追悔莫及。他们或因为对古钱币不甚了解,或由于一夜暴富心理作祟,而致使其始终充满困惑。

其次,不会懂得收藏的真正含义,更不会从收藏中得到乐趣。对于古钱币收藏不加以系统归纳和归类,见钱就收,是钱就藏,至多也只能是一个收藏者,或者说是投机的商人,距离收藏家的距离尚有十万八千里。收藏家希望通过对钱币的拥有来把持钱币,保值而升值;而钱币研究者则想要通过小小钱币的方孔看到尽可能多的东西,所谓“小钱币,大世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不利于文化的传承。钱币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回顾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古钱币收藏,无论是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是后来的唐宋和清代乾嘉时期,从事钱币收藏的都是文人墨客和士大夫阶层,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深谙文物鉴赏,能从中发掘很多的文化信息,并加以传承。

反观当今,收藏群体驳杂,钱币收藏为经济利益完全操纵,价值运作完全代替了钱币研究,人们蜂拥而上的目的是“牟利”和“赔赚”,忽视了研究的作用。收藏观念的虚浮,令古钱币收藏缺少了必要的文化氛围,不利于更为长远的文化传承。

我们今天的收藏,不光要给后世留下蔚为大观的藏品数量,更重要的是让后代能从我们留下的藏品中发掘更多的文化价值。因此,对于古钱币而言,收藏和研究同等重要,且一个都不能少。

对于当前重收藏轻研究的现象,如何正确处理钱币收藏与研究的关系,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对钱币收藏鉴赏和理论研究二者时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定性和认识。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缺一不可。换句话说,收藏需要研究,研究需要收藏,一个人如果没有深入的钱币学理论研究就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其实二者不是矛盾的,是一对统一体,钱币收藏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收藏的理论升华。

钱币收藏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因为每枚钱币实物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发展的缩影,身上都深深地镌刻着历史发展的痕迹,我们要想全面、客观地了解某段历史的经济发展状况,必须要通过钱币实物去研究、挖掘、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唯有这样才能实现藏品的真正价值。

而现今,大部分收藏者往往只看到钱币收藏品的珍稀程度和经济价值,而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则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对钱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释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二,理性对待收藏,钱币收藏要有一颗平常心。钱币收藏是一种志趣高雅的活动,收藏之道,贵在鉴赏,重在研究。投机倒卖,囤积居奇,一夜暴富等行为和心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并存的,它们对于收藏者的危害也是最大的,是迫切需要规避的。

今天的商业化给钱币收藏市场注入了很多活力,但同时也使钱币收藏市场变得紊乱。不可无商业,也不可唯商业,应把其视为收藏的次要因素。摒弃趋利性收藏的观念,要提高钱币收藏的品味,从“赚钱”的角度上升到鉴赏、交流、研究的层次上来,养成一种宁静、淡泊的收藏操守,感悟收藏真谛。

第三,收藏者应该勤于学习和研究,举办文化沙龙加以交流,还要多看一些比较权威的相关书籍,只有这样,才会使收藏有所提高。因为每个人的收藏领域和收藏观念毕竟很有局限,有时又过于肤浅,如果将自身收藏加上博览群书,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起来,那就更深一层了。

在未来,钱币收藏市场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庞大的收藏队伍,同时也需要从事与古钱币收藏相关工作的人士能认真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古钱币的文化价值才会进一步得以开掘,古钱币收藏也才会更上层楼。综上所述,钱币收藏-整理-交流-研究-交流,这种循序渐进的几个程序缺一不可,钱币事业才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俗话说“国运昌,收藏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随着当今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多元化投资意识日益增强,为人们从事收藏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信钱币收藏也不例外。它的风起云涌起将会促进钱币研究的广泛发展,钱币研究的发展又会理性地指导收藏。过去研究古钱多以传世品、文献为主,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现在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研究的成果、利用不断出土的全新考古学资料,研究历代钱币极其相关的文化内涵。

随着大众收藏意识的增强,我们期待着钱币市场的欣欣向荣,更期待着更多高水平收藏者、研究者的涌现。

本文作者:王纪洁(中国钱币博物馆展宣部主任、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艺藏文博教育钱币鉴定课程专家)

中艺藏文博教育主要从事文博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包括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师、金缮修复师、古陶瓷修复、艺术品金融经纪人、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学历提升等人才培训。常年开设《高级艺术品鉴定评估师》研修班,学习咨询:18311182019(陈老师)


中艺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4-2021

京ICP备19008159号-3 专注文博职业教育8年